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日本旅游失望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日本旅游失望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东京无非也是这样的环境简要分析?
1、分析:东京也无非是这样”,“无非”是“只不过”的意思,“这样”指“清国留学生”的种种丑行。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“清国留学生”在东京造成恶浊气氛的厌恶和对东京失望的感情,并引起下文对“清国留学生”丑态丑行的描写,也为后文写“到别的地方去看看”埋下伏笔。
2、原文简介
《藤野先生》是鲁迅的一篇回忆散文,记叙了作者从东京到仙台学医的几个生活片断。其中有东京“清国留学生”的生活情况,由东京到仙台的旅途回忆,有在仙台的食住情况,也有受到日本具有狭隘民族观念的学生的排斥,还有一次看电影受到的***,而重点却是记叙藤野先生的可贵品质。藤野先生本名藤野严九郎,是作者的老师。本文内容丰实,笔意纵横,形散神凝,错落有致,发人深省,一条鲜明的爱国主义思想线索贯穿了全文,使每个看来似乎是平淡无奇的生活片断闪耀着夺目的光华,从而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。
3、主题简析
关于《藤野先生》的主题思想,在教学和研究中论争颇为热烈。有说主要是以作者思想感情的演变为线索,爱国主义好比一条红线贯穿全篇,主题不在写藤野先生;有说主题思想即是藤野先生的优秀品质,表现作者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次要的;有的将此二者等同一律,认为主题思想既是歌颂藤野,又是记叙自己的爱国主义思想历程的。
无非:只不过
表达了鲁迅失望的感情,因为东京是环境也不过是这样,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在东京造成恶浊气氛的厌恶,这也是作者去仙台的原因。
这样:表现了清国留学生的丑态。
这样指代下文作者在东京的见闻。
无非理解为“只不过”,表达作者厌恶的情感。
结构上引出下文,内容上表达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与鄙夷,为下文作者离开东京前往仙台做铺垫。
抗日战争的时候和日本人在邵阳市打过仗吗?
打过,中国抗日最后一战就在邵阳,叫雪峰山战役。邵阳除了绥宁其他地方都抗战过。主要战场在现在的隆回武冈洞口一带,主力部队是74军73军十八军和邵阳人廖耀湘的新六军。
小时候听我满爷爷跟我讲过几次关于1945年湖南雪峰山战役的事情。我满爷爷是黄埔军校19期毕业生,在雪峰山战役中他任抗日团长。因为我满爷爷是军人的缘故,从小至今我是一个特别崇拜和敬佩军人。[赞][赞][赞][赞][赞][赞][赞][赞][赞]
邵阳城沦陷
1944年5月,末日疯狂的日军分三路大举进攻湖南。继长沙沦陷、衡阳失守之后,中国军队退守雪峰山区,日军进入邵阳。9月8日,中国军队与日军在今邵阳县五丰铺一带发生激战。1944年9月底,日寇对邵阳城合围进攻时,防守东塔山的中国军队第五十七师刘彦卿连与敌人血拼到底,最后只剩3人。10月2日,邵阳城沦陷。
武冈和新宁保卫战
1945年4月12日至15日的新宁县城守卫战,中国军队一个营抵挡了日军第三十四师团数千主力的三天强攻,杀伤敌军数百人。武冈保卫战中,中国军队一营兵力与十倍之敌血战七天七夜力保古城未落敌人之手。
雪峰山会战
被誉为抗日最后一战,此战后,日本宣布投降。日军为了攻占芷江, 1945年4月中旬,投入5个师团约10万兵力,从南、北、中三路向雪峰山进攻,企图翻越雪峰天险。整个雪峰山战役,中日双方共出兵28万,日军战死12498人,伤13307人,被俘447人,大约1000名日本军人因失败绝望***。我国军队以伤亡20660人。战役以日军败退告终。魏巍雪峰山,成为中国抗日战争最高大的一座胜利纪念碑。
民间小规模抗日
1944年9月到1945年初,在岩口铺、梽木山、隆回鸟树下马王界等地均发生小规模抗日战争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日本旅游失望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日本旅游失望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