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西班牙旅游胜地发生坍塌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西班牙旅游胜地发生坍塌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秘鲁首都利马六百年未下过雨却生活着九百万人,他们是怎样存活的?
秘鲁首都利马是世界上唯一的“不雨城”,号称六百年(建于15世纪,有600多年的历史)未下过雨,却生活着910万人,城市绿化还杠杠的,是不是有些神奇?
为什么利马不下雨?
其实,何止利马不下雨,整个秘鲁降雨量都稀少,才会出现北中南三条“东水西调”工程。就利马而言,年降水量才15毫米,还是以水雾形式,确实与濒海城市不相符。
利马处于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,常年受副热带高压影响,水汽难以上升,还加上一个秘鲁寒流的影响,这是很悲催的,与澳大利亚西部的沙漠成因高度雷同;另外,利马虽然濒临太平洋,座落于沙漠边缘的绿洲当中,却受秘鲁寒流与安第斯山脉双重影响,空气下沉冷却,形成稳定的逆温层,水汽只能形成水雾,却不能成云致雨,总是差那么一丁点儿,真是雾中观花,水中望月!
那么,不降水的利马怎么生存的呢?
其一,利马座落于沙漠边缘的绿洲当中,当初建城时选址不错。
其二,利马的水汽很难遇冷凝结成小雨滴,几乎不下雨,但每年还是有10~15毫米的降水量以水雾的形式存在,空气相对湿润,这对植物是一大利好,植被绿化不错,街道上绿树成荫。
其三,秘鲁有些像以色列,全国都是沙漠,但秘鲁人掌握了沙漠水雾凝水技术,懂得收集雾水,量不多,总比没有好。
其四,利马背靠安第斯山脉,地下水***丰富,这也是绿洲的成因。
其五,利马将安第斯山脉的雪水充分引流利用,类似我们利用天山雪水一样。
这个说法又是从哪儿传出来的?利马怎么可能六百年不下雨,那地方只是降水极少,并非常年不下雨。前几年都还下过一场暴雨,导致数万人受灾,参考2017年新闻《秘鲁首都利马强降雨引发洪灾泥石流,数万人饮水困难》。
我之前在一本科普读物上读到,由于利马降雨量极少,早期在建设城市时没有考虑防雨和雨水排放,房屋没有考虑防雨,很多都是毛坯房,墙灰不耐冲刷,甚至还有人图便宜,直接用纸板建房。街道上没有专门排放雨水的下水道,商店里不卖雨伞和雨衣。结果在1949年利马出现了极为罕见的降雨天气,足足下了一个小时的雨,这点雨量在世界大部分地方都是稀松平常,但在利马却造成了灾害。大量土坯房的屋顶坍塌、墙灰被冲掉、屋内大量积水,大量纸板房被摧毁,无数人成了落汤鸡。短短一小时的降水给全城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和恐慌。
不要嘲笑利马人不懂得未雨绸缪,因为利马的降雨实在是太少了。
利马与开罗并列为世界上雨量最少的首都,利马年平均降雨量只有13毫米,降雨量最高的3月份和9月份,多年降雨量也只有5毫米左右,其他月份的多年平均降雨量不足1毫米。冬季降水以早晨毛毛雨的形式出现。夏雨很少,以短暂的阵雨形式出现。暴雨非常罕见,一出现就会使城市受灾。
造成利马降雨稀少的原因主要是地理位置、地形和洋流。利马西临太平洋,东靠安第斯山脉,处于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东缘,气流下沉作用显著,盛行的风向基本与海岸平行,不易使水汽抬升。绵延高耸的安第斯山脉阻挡了来自亚马逊盆地的水汽,沿海地区还有威力巨大的秘鲁寒流。多重因素综合影响之下,利马就成为少雨之都。
利马虽然少雨,但是相对湿度很高,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2.8%,每个月的多年平均相对湿度都是80%以上,但很少超过85%。高湿度在初夏产生短暂的晨雾,在冬季通常为持续的低云层,使得利马地区成为秘鲁整个海岸中云量最大的地区。利马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只有1230个小时,比被称为“雾都”的伦敦还要少400个小时。7月为28.6小时,4月为184小时,在利马所处的纬度来说是非常少的。
降水量稀少造成利马的饮水是个大问题,城市水源主要来自水井和安第斯山脉的河流,水价很高,而且分配极不公平,住在贫民窟里的穷人付出的水钱是住在富人区居民的10倍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西班牙旅游胜地发生坍塌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西班牙旅游胜地发生坍塌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